
Lent Devotional 大齋節靈修思語
大齋節又稱「預苦期」或「四旬期」,意思耶穌基督預備為世人罪孽走向十字架的苦路,因此一般來說,「大齋節」在復活節前40日(不包括星期日)。這段期間,強調悔罪禱告,反省自己的生命,最初只是一日,後來不斷增加,以致今日用四十日。
四十天這傳統源於聖經中摩西、以利亞,特別是耶穌皆禁食四十天,以預備進入及完成上帝在他們身上的旨意。 所以傳統上這是個嚴肅的節期,教會鼓勵信徒在這段時間安排,禁食、默想、自省等靈修的活動(甚至有食素、戒酒等相關的配合行動)。教會通常在聖灰禮拜三也就是大齋節的首日,開始換上了象徵「懺悔」、「警醒」及「禁戒」等意義的紫色作為佈置。
聖灰禮拜三這日,甚至還有撒灰的儀式,代表了披麻蒙灰的心情。更早的古禮在聖灰禮拜三前,還有暫時埋藏「哈利路亞」的儀式,表示在復活節前暫時不用「哈利路亞」這個代表歡欣的讚辭。由此可見這段節期中懺悔之象徵意義極其明顯。
今天是聖灰曰,讓我們享有自主的安靜時刻的機會,每天在早、午、晚各撥出一段時間,作為讀經、祈禱與默想, 一同在大齋期經歷一趟靈性的旅程吧!
Week 6 PFD Download 第六週PFD下載
Week 7 PFD Download 第七週PFD下載
28/11/2021
11月28日 上天聖智,我願祢來
作者:羅潔盈
經文:路加福音七24b-35
24b「你們從前到曠野去,是要看甚麼呢?被吹動的蘆葦嗎?25你們出去到底是要看甚麼?穿細軟衣服的人嗎?看哪,那穿華麗衣服、宴樂度日的人是在王宮裏。26你們出去究竟是要看甚麼?是先知嗎?是的,我告訴你們,他比先知大多了。27這個人就是經上所說的:『看哪,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你面前,他要在你前面為你預備道路。』28我告訴你們,凡女子所生的,沒有比約翰大的;但在神國裏,最小的比他還大。」29眾百姓和稅吏已受過約翰的洗,聽見這話,就以神為義;30但法利賽人和律法師沒有受過約翰的洗,竟廢棄了神為他們所定的旨意。31主又說:「這樣,我該用甚麼來比這世代的人呢?他們好像甚麼呢?32這正像孩童坐在街市上,彼此喊叫:『我們為你們吹笛,你們不跳舞;我們唱哀歌,你們不啼哭。』33施洗的約翰來,不吃餅,不喝酒,你們說他是被鬼附的。34人子來,也吃也喝,你們又說這人貪食好酒,是稅吏和罪人的朋友。35而智慧是由所有智慧的人來證實的。」
耶穌會想我們今年怎樣過聖誕節呢?是要禁食(fast)和儆醒禱告?還是「又吃又喝」的慶祝(feast)? 今天是將臨期的第一主日,也是教會年的開始。這是一個關乎預備和等候的節期,因為現在還不是聖誕節,而且我們也在等待那個偉大的最後將臨—就是基督榮耀再來。在聖誕節前的這四個禮拜,每星期會圍繞一個主題作為《爾道自建》的靈修分享,分別是:
希望(Hope)
平安(Peace)
喜樂(Joy)
仁愛 (Love)
怎樣才能得到道成肉身的基督,應許帶給世人的以上四個禮物?面對外界的質疑,福音書的作者路加記載了耶穌一個很妙的回答:「智慧是由所有智慧的人來證實的。」前文中,耶穌以他的先鋒施洗約翰所傳叫人悔改的道作為例證,福音是一份禮物,只要憑信心領受,是白白給那些「聽見這話,就以上帝為義」的人的,哪管他的身分只是百姓和稅吏。那些擁有高尚宗教情操的法利賽人和律法師,「竟廢棄了上帝為他們所定的旨意」,雖然終日研究聖經,也親眼看到耶穌,卻認不出這位就是他們一直所等待的彌賽亞。
在將臨期,有人會點燃燭光,有人會設置將臨花環;也有家長會給小孩設計將臨期月曆,每天打開都有一小塊巧克力或玩具,一直等到打開12月24日的,那天將會是最大的禮物。每個基督徒對於如何過將臨期,或多或少會不一樣,然而,對於我們應該抱甚麼態度去盼望基督的降臨,聖經中就有很實在的生命見證與指引,也值得我們停下腳步來反思:究竟我是有多渴望基督的再來?
思想:
你渴望得到屬天的智慧嗎?面對生命中的艱難,如何讓基督介入,並作出不會後悔的抉擇?在將臨期的開始,祈求上主賜我們「守節」的智慧,以致不會過份的對人和對己苛求,免得在懊悔與省思的過程中,反倒失卻了道成肉身的基督要帶給世人的盼望。
上天聖智(O Sapientia),來臨,來臨,
統治萬物,協和萬民,
顯示智慧指引路程,
領導群生步步遵循。
歡欣!歡欣!以色列民,
以馬內利定要降臨。
(普天頌讚新修訂本,139)
29/11/2021
11月29日 噢!上主,懇求降臨
作者:羅潔盈
經文:路加福音廿一25-33
25「日月星辰要顯出預兆,地上的邦國也有困苦,因海中波浪的響聲而惶惶不安。26人想到那要臨到世界的事,就都嚇得魂不附體,因為天上的萬象都要震動。27那時,他們要看見人子帶著能力和大榮耀駕雲來臨。28一有這些事,你們就當挺身昂首,因為你們得救贖的日子近了。」29耶穌對他們講了一個比喻說:「你們看無花果樹和各樣的樹,30樹葉一長出來,你們看了自然就知道夏天近了。31同樣,當你們看見這些事發生,就知道神的國近了。32我實在告訴你們,這世代還沒有過去,一切都要發生。33天地要廢去,我的話卻絕不廢去。」
今天的經文(將臨期第一主日的福音經課)提醒我們,當人子「有大榮耀駕雲降臨」來審判世界時,信徒「當挺身昂首」,並且因為這得贖的日子近了而歡欣。大部分教會詩集都有《以馬內利來臨歌》這首耳熟能詳的將臨期詩歌,而每節都以一個耶穌基督的名號開始,這些特別是從舊約聖經對於救主彌賽亞多角度的描述,可追溯至教父時代。傳誦至今,教會禮儀傳統會於聖誕節前一週的晚禱聚會,每天唱頌一節,共七節(稱為 O Antiphon)。昨天的靈修分享了「天上聖智,懇求來臨」,今天會思想第二節對基督的稱呼 --「噢,上主(O Adonai)!求祢來臨!」。
稱「耶穌基督為主」對初期教會的猶太基督徒非常重要,表明他們相信耶穌就是以色列所等待的彌賽亞。昔日以色列人面對上主降臨在西乃山頒布十誡時,甚為畏懼,眾百姓都要自潔,才能靠近這聖山的山腳;在雷聲、地震與火焰中,所見的極其可怕,他們都當不起去面見神和聽祂的話,只派摩西一人能上西乃山面見神,領受法版,甚至摩西他自己也甚是恐懼戰兢(來12:21)。
當看到末日的徵兆,人都是嚇得魂不附體。面對主再來,我們有何指望?耶穌多次強調,祂來不是要廢去律法,乃是要成全。基督為了世人,甘願自我限制,進入人的時間和空間,並且走上十字架,成就了復和及救贖,引領我們重回天父的懷裏。我們有這中保,就不用懼怕自己不夠資格去到父神面前了。
將臨期按東方教會的傳統,是強調儆醒和禁食的節期。由11月11日開始的40天,乃是預備慕道信徒於1月6日(顯現期主顯日)接受水禮作準備的。有禮儀教會的傳統會有表示「拒絕魔鬼」以及歸向神的儀節,當中是要受洗者表明他「決意拒絕魔鬼及所有對上帝的叛逆」,並決意悔改,轉向神,宣認以耶穌基督為主,並且立志服事主的教會,今生單單愛祂和服事祂。
思想:
當基督審判之日來臨的時候,我們的內心是恐懼?還是可以靠著我們信實的主耶穌基督,挺身昂首地等待那得贖的日子?
願弟兄姊妹回想自己的水禮,省思自己是否仍然在思想和生活中,皆願意以耶穌基督為主。
全能上主(O Adonai),懇求降臨,
祢昔曉喻以色列民,
光輝炎炎神聖威榮,
西乃山上宣告誡命。
歡欣!歡欣!以色列民,
以馬內利定要降臨。(普天頌讚新修訂本,139)
Reference from 建道神學院 Alliance Bible Seminary
30/11/2021
11月30日 耶西之杖,懇求降臨作者:羅潔盈經文:羅馬書十五4-134從前所寫的聖經都是為教導我們寫的,要使我們藉著忍耐和因聖經所生的安慰,得著盼望。5但願賜忍耐和安慰的神使你們彼此同心,效法基督耶穌,6為使你們同心同聲榮耀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神!7所以,你們要彼此接納,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,歸榮耀給神。8我說,基督是為神真理作了受割禮的人的執事,要證實所應許列祖的話,9並使外邦人,因他的憐憫,榮耀神。如經上所記:「因此,我要在外邦中稱頌你,歌頌你的名。」10又說:「外邦人哪,你們要與主的子民一同歡樂。」11又說:「列邦啊,你們要讚美主!萬民哪,你們都要頌讚他!」12又有以賽亞說:「將來有耶西的根,就是那興起來要治理列邦的;外邦人要仰望他。」13願賜盼望的神,因你們的信把各樣的喜樂、平安充滿你們的心,使你們藉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!
聖經中盼望的觀念,是本於上主的話語及祂信守應許的屬性,這與希臘羅馬文化認為人與生俱來所具有的希望和樂觀性格很不同。面對當時教會內的紛爭,包括猶太信徒與初信主的外邦人之間的嫌隙,保羅勉勵當時的信徒要重回聖經的教導,藉此能忍耐和受安慰,在艱難與傷痛中,因著神的信實和作為而存有盼望,同心尊崇基督為主,並且同聲讚美歸榮耀予父神。這絕不是因為我們是甚麼「大人物」,也不是因為依靠從人而來的優良傳統,完全是三一上主的作為和對人的憐憫。
保羅引用以賽亞書(第10-11章)的預言,有關耶西的根的比喻:雖然象徵大衛王族的樹已被砍伐,但是必有一芽從樹樁長出來。從耶西的根所生發的枝條,就是彌賽亞,要帶來萬國萬族的救恩—先是猶太人,後是外邦人。
耶西是誰?為什麼彌賽亞的將臨與他有關?《以馬內利來臨歌》在介紹耶穌的身分時,先是追溯到耶西—這位住在伯利恆的小人物。這一切是由一個秘密行動開始:昔日撒母耳因為怕惹怒掃羅王,很不情願地去耶西家,以獻祭為名,其實是奉耶和華的命令,要膏立下一任的以色列王。憑外表沒有人猜得到,當時年輕的大衛將會是以色列王,就連他的長兄也輕看這位牧羊的小弟。
然而當撒母耳按神的心意膏大衛,從那天起,聖靈就降在大衛身上,得掃羅王和眾人的喜愛。在以色列人面對非利士人的挑釁,感到驚惶及絕望之際,大衛奉上主萬軍統帥的名,也沒有穿著盔甲,只用撿來的一塊石頭,擊中歌利亞的額頭,歌利亞就倒下了!(撒上16-17章)。
在生活中,我們難免會出現壓倒性的巨人,以致充斥著苦澀、不安與無奈,盛載不了上主應許這份屬天的盼望。經文提醒,要因信把各樣的喜樂、平安充滿我們的心,並藉著聖靈的能力,大有盼望!求主使我們看見,基督已經戰勝死亡,把我們從仇敵手中搶回來,釋放我們脫離罪的律和撒但的轄制。
思想:
當有人問你盼望的緣由,是否隨時準備好回答?回顧上主在你生命中的救贖工作和恩典,如何可以激勵你面對今天的挑戰?道成肉身的基督甘願取了奴僕的樣式,自我限制在人類的時空中,為的是救贖我們,並願意「接納」我們成為他的朋友。同樣,我們能否也成為身邊有需要者的朋友,為著要榮耀上主和建立他人,彼此接納,如同基督接納我們一樣呢?
耶西之杖 (O Radix Jesse),懇求降臨,
撒但手中釋放子民;
地獄深處,拯救子民,
使眾得勝死亡之墳。
歡欣,歡欣,以色列民,
以馬內利必定降臨。
(生命聖詩,106)
Reference from 建道神學院 Alliance Bible Seminary
01/12/2021
12月1日 大衛之鑰,懇求降臨
作者:羅潔盈
經文:啓示錄三7-13
7「你要寫信給非拉鐵非教會的使者,說:『那神聖、真實的,拿著大衛的鑰匙,開了就沒有人能關,關了就沒有人能開的這樣說:8我知道你的行為。看哪,我在你面前給你一個敞開的門,是沒有人能關的。我知道你有一點力量,也遵守我的道,沒有否認我的名。9那屬撒但會堂的,自稱是猶太人,其實不是猶太人,而是說謊話的,我要使他們來到你腳前下拜,使他們知道我已經愛你了。10因為你遵守了我堅忍的道,我也必在普天下人受試煉的時候保守你免受試煉。11我必快來,你要持守你所有的,免得人奪去你的冠冕。12得勝的,我要使他在我神的殿中作柱子,他必不再從那裏出去。我又要把我神的名和我神城的名—從天上我神那裏降下來的新耶路撒冷,和我的新名,都寫在他上面。13凡有耳朵的都應當聽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。』」
大衛之鑰 (O Clavis David),懇求降臨,
為我眾人大開天門;
鋪平我眾登天路程,
關閉人間痛苦路徑。
歡欣,歡欣,以色列民,
以馬內利必定降臨。
(生命聖詩,106)
來到詩歌的第四節,歌頌基督是「大衛之鑰」。我們盼望基督榮耀再臨時,為我們打開天門;同時也為以色列人能早日歸向主禱告。
「非拉鐵非」(希臘文philadelpheia)的意思是「兄弟之愛」。在啓示錄2-3章記錄的七教會中,只有非拉鐵非和士每拿教會,是沒有被主斥責的。縱然面對「那屬撒但會堂的」當地猶太人的迫害,非拉鐵非信徒在此被主耶穌兩次稱讚「遵守」了祂的「道」,在患難中仍忠於基督,沒有否認祂的名。
將臨期(特別是第一和第二周)的主日經文,集中於舊約列祖和眾先知的預言,見證基督就是以色列引頸渴望來臨的彌賽亞。
耶穌基督向非拉鐵非教會自稱為「那神聖、真實的,拿着大衛的鑰匙,開了就沒有人能關,關了就沒有人能開」的,呼應了以賽亞書二十二章22節,有關神揀選以利亞敬,取代不忠心的前主管舍伯那的故事。 引用這段經文,是要安慰和肯定非拉鐵非信徒,惟有主是「大衛之鑰」—耶穌是唯一的道路,也惟獨基督有權柄決定誰人可進入天國。
思想:
面對因信仰而來的苦難,你的指望在乎誰?無論是生是死,甚麼是你唯一的安慰?讓我們一同以《海德堡信仰問答》宣認我們的信仰:
無論是生是死,我的身體與靈魂都不屬於我自己,卻是屬於我信實的救主耶穌基督。他曾以自己的寶血塗抹我的一切罪債,救贖我脫離魔鬼一切的權勢。他保守我,若非天父允許,我的頭髮一根也不能掉下;他又叫萬事互相效力,使我得救。正因我屬於他,基督透過聖靈使我確實知道我有永生的確據,也使我從此以後,甘心樂意的為他而活。
Reference from 建道神學院 Alliance Bible Seminary
03/12/2021
12月3日 萬邦之望,我願祢來
作者:羅潔盈
經文:以賽亞書四十二1-9[僕人之歌]
1看哪,我的僕人,我所扶持、所揀選、心裏所喜悅的!我已將我的靈賜給他,他必將公理傳給萬邦。
2他不喧嚷,不揚聲,也不使街上聽見他的聲音。
3壓傷的蘆葦,他不折斷;將殘的燈火,他不吹滅。他憑信實將公理傳開。
4他不灰心,也不喪膽,直到他在地上設立公理;眾海島都等候他的訓誨。
5那創造諸天,鋪張穹蒼,鋪開地與地的出產,賜氣息給地上眾人,賜生命給行走其上之人的神耶和華如此說:
6「我-耶和華憑公義召你,要攙扶你的手,保護你,要藉著你與百姓立約,使你成為萬邦之光,
7開盲人的眼,領囚犯出監獄,領坐在黑暗中的出地牢。
8我是耶和華,這是我的名;我必不將我的榮耀歸給別神,也不將我所得的頌讚歸給雕刻的偶像。
9看哪,先前的事已經成就,現在我要指明新事,告訴你們尚未發生的事。
這首「僕人之歌」所描述的,當然是指向基督的,因為沒有人能同時俱備以上所有神僕人的特質,縱然這些都是對於所有神的僕人的提醒:神的僕人即使在被壓傷和感覺將要被摧殘的苦難中,卻仍舊「不喧嚷、不揚聲」;被聖靈充滿,「不灰心,也不喪膽」,因祂「憑公義召你,要攙扶你的手,保護你,要藉著你與百姓立約,使你成為萬邦之光」,直到上主的公理得以彰顯。
「光」是將臨期中最重要的象徵符號。當我們思考基督是清晨日光和萬邦之望時,現今與二千年前耶穌誕生的處境相比,是天淵之別。伯利恆在政治上是一個不重要的小村莊,但它被預言將成為「新大衛」這位彌賽亞的出生地(彌5:2;路2:4)。耶穌的出生帶來的是啼哭聲,因為昔日希律王下令殺死伯利恆兩歲以下的所有男嬰。先知所預言彌賽亞要帶來的和平,依然尚未發生。
馬丁路德在初期牧會時,把安瑟倫的詩歌《萬邦之主,懇求降臨》譯成了著名的德文將臨期的聖詩(Nun komm, der Heiden Heiland)。歷代的音樂家也為此寫下不少風琴和合唱的聖樂作品,以音色及和聲的張力,展現出當我們面對世間的爭戰、紛亂和荒謬的事情,不要忘記基督必要再來、審判世界,令一切沉冤得雪,帶來終極的和平。
思想:
教會傳統在一年中黑暗最長、光線最短的時候慶祝主的誕生,提醒我們:即使因個人的罪或環境的壓迫而心靈黯淡無光,這一切都不能掩蓋上主必定降臨所帶來的希望。在預備慶祝聖誕這普天同慶的日子時,我們能否騰出空間,去歡迎這位伯利恆的主角?能否學效這位君尊義僕,鼓舞灰心的人、扶持軟弱的人、援助困苦的人,以謙卑溫柔的生命將公理傳開?
萬邦之望 (O Rex Gentium),來臨,來臨,
團結萬民,一志一心;
永息兵戈,妒忌,紛爭,
充滿世界天賜和平。
歡欣!歡欣!以色列民,
以馬內利,定要降臨!
(普天頌讚,93)
Reference from 建道神學院 Alliance Bible Seminary
04/12/2021
12月4日 以馬內利,我願祢來!
作者:羅潔盈
經文:以賽亞書七:10-17 (參馬太福音一:23)
10耶和華又吩咐亞哈斯:11「你向耶和華-你的神求一個預兆:在陰間的深淵,或往上的高處。」12但亞哈斯說:「我不求;我不試探耶和華。」13以賽亞說:「聽啊,大衛家!你們使人厭煩豈算小事,還要使我的神厭煩嗎?14因此,主自己要給你們一個預兆,看哪,必有童女懷孕生子,給他起名叫以馬內利。15到他曉得棄惡擇善的時候,他必吃乳酪與蜂蜜。16因為在這孩子還不曉得棄惡擇善之先,你所憎惡的那兩個王的土地必被撇棄。17耶和華必使亞述王臨到你和你的百姓,並你的父家,自從以法蓮脫離猶大的時候,未曾有過這樣的日子。
亞哈斯即使聽到耶和華的聲音,仍不願意「向神求一個預兆」,為什麼?從崇拜學或禮儀學的角度看,聖經中所談及的預兆或記號(sign),並不一定是超自然的大異象,上主往往透過一些在平常生活中可見、可摸、可嘗或可參與的事情,反映出上主的臨在和祂看不見的恩典(visible sign of invisible grace) 。
基督是「以馬內利」(Emmanuel),即「神與人同在」,這個稱號分別在舊約以賽亞書和新約馬太福音兩處都有記載。然而當我們細想這兩段經文的處境,神的子民都不是處於太平盛世。以賽亞書中,亞哈斯不求神,反而想用人的方法,向亞述進貢求助,以消除當下眼前敵人的壓迫。
跟隨主耶穌,從來不是一件普通和容易的事。聖經的話語和我們的良知每每都在挑戰我們,是否專一遵行主道,渴望上主的同在和天國的降臨。初期教會的信徒因面對逼迫及殺害,每次與其他信徒見面和擘餅(即聖餐)時,都會以「主必要來!」(Maranatha或譯作「主啊,我願祢來!」)彼此問候及鼓勵。他們認為基督很快就會再來,就在明天的清晨;他們深信現今面對的苦難,很快就會過去,即使神的拯救並沒有如人意的即時降臨,也不會因此失去盼望。
思想:
「每逢佳節倍思親」──在疫情期間,不少人是孤獨地過聖誕的。在你身邊有沒有「淪落異邦」、因至愛的人離世或不在身邊而感到「寂寞傷心」的人?
在每天看似平凡的生活和事奉中,但願以馬內利的神幫助我們,能尋見上主恩典的記號,每天與主同行,建立與神與人的關係。願我們一起為自己、為友鄰和教會禱告:
永生的上帝,祢曾差遣祢的愛子來到人間,宣告上帝憐愛世人和天國來臨的好消息。求祢幫助我們,引領人跟隨基督進入祢的國。求祢更新教會,使她在世宣揚祢的公理。哪裏有腐化,求祢潔淨;哪裏有過失,求祢更正;哪裏有錯誤,求祢改革;哪裏有正義,求祢鞏固;哪裏有缺乏,求祢供給:哪裏有分隔,求祢聯合。這都是靠著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而求。阿們。
以馬內利 (O Emmanuel),懇求降臨,
救贖解放以色列民;
淪落異邦,寂寞傷心,
引頸渴望神子降臨。
歡欣!歡欣!以色列民,
以馬內利定要降臨。
(普天頌讚新修訂本,139)
05/12/2021
12月5日 主耶穌帶來的「平安」:人生的「圓滿安詳」
作者:廖炳堂
經文:路加福音二13–14
13忽然,有一大隊天兵同那天使讚美神說:14「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神!在地上平安歸與他所喜悅的人!」
在教會傳統中,將臨期第二週的主題是「平安」,即聚焦思想主耶穌第一次降生和第二次再臨所帶來屬天的「平安」。
「平安」是路加福音的一個主題(參路一79;七50;十5–6;十九38;二十四36),路加甚至將整個救恩總稱為賜「平安的福音」(徒 10:36)。新約希臘文「平安」(εἰρήνη)的意思主要源自舊約希伯來文「沙龍」(שָׁלוֹם ,英譯:Shalom) ,其中一個重要義涵,不是單指沒有傷害或危險,而更是指人感到人生圓滿和有價值的狀態,即「圓滿安詳 」。 和「沙龍」相反的狀態便是人感到人生虛空和無意義 (參傳道書),常會使人產生存在性的焦慮不安。
「平安」(「圓滿安詳 」)原本是屬於上帝的一種狀態(參「耶和華沙龍」,士6:24) ,衪原想透過創造與人類分享,但墮落使人和神的關係破裂,也因此和其他人、和萬物的關係都破裂了,結果人類失去了這「平安」。 墮落後的人生每每經歷受傷害而不是恩情,際遇無定荒謬,並且人生苦短,時光稍縱即逝,出生彷彿就是邁向老、病和死亡的開始,空虛沒有意義(參詩九十10) :人是唯一自覺會死亡,卻又知道無力改變這事實的動物。
奧古斯丁在【懺悔錄】中,憶述自己悔改前雖然有各樣享樂和放縱情慾,並且已經是一位博學多才、擁有尊貴地位和名聲的修辭學教授, 但其實他的心靈充滿虛空和荒謬感,直至悔改與神復和才有改變。他見證說:上帝創造我們是為了衪自己,我們的心如果不安息在衪的懷中,便不會安寧(懺悔錄1.1.1;參傳三11) 。
奧古斯丁的人生體會和保羅的見證可說是互相輝映,保羅說他歸主後才醒覺,從前所看重的一切和主耶穌相比,原來都不過是糞土,他已體會到人生的真正滿足,是連結於復活主基督 (腓三8)。
耶穌基督的兩次來臨,原來是要解決人類活在苦罪世界中、找不到真愛和真盼望而產生的屬靈上的虛空不安,人只要悔改回轉,就可以在衪無條件的愛中,在地上開始經歷這超越環境的「平安」,並且得著不動搖的盼望,就是在衪再臨時,可以進入沒有苦罪、「圓滿安詳」的新天新地。
這就是福音所帶來的真平安!也是信徒應該渴慕主耶穌再來的根本原因。
禱告及應用 :
透過禱告連結於賜真平安的復活主(腓四6-7):
有甚麼罪阻隔了你和主的關係,使你經歷不到真平安? 請反思並逐一禱告:求赦免也求改變…
請用信心想像復活的基督正坐在你身旁,告訴衪你很愛祂和願意跟從祂,並且你很渴慕祂的再來,可以面對面交流和團契。請為你這默想的過程中心裏浮現的各種感受(例如:快樂、平安、期待、不配、抽象、羞愧、不夠信心、不真誠等等)逐一禱告!
Reference from 建道神學院 Alliance Bible Seminary